關於原發性
免疫缺陷病
  1. 什麼是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2.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類別
3.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檢查/診斷(十大警號)
4.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治療



 
1.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概述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PID),是人體各類免疫細胞,因發展、成熟、活化的過程出現缺失,使免疫細胞不能有效對抗入侵的病原體,令患者經常受到感染。截至目前已經分類的PID有大約250種,當中確立為基因缺損的超過110種。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組罕見的危重病,與遺傳相關,經常在嬰幼兒階段發病。反覆感染令患者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若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療,便會有死亡的危險。所以,及時診斷對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按不同的免疫缺陷性質,可分為抗體免疫缺陷、細胞免疫缺陷以及兩者兼有的聯合性免疫缺陷三大類。此外,補體缺陷、吞噬細胞缺陷等非特異性免疫缺陷也屬於本組。

免疫系統
人體內有一個免疫系統,它是人體抵禦病原體侵犯最重要的保衛系統。
免疫系統主要由器官、組織、細胞和分子組成。器官包括胸腺 、淋巴結、脾臟、扁桃體;組織指身體內(特別是消化道、 呼吸道 粘膜內)的淋巴組織;細胞主要指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粒細胞;分子主要指免疫球蛋白、補體、淋巴因子以及抑制因子等。免疫系統各組分功能的正常運作是維持身體免疫功能平衡的保證,任何組的分功能出現缺陷或亢進都會給身機體帶來損害。

構成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細胞(B細胞和T細胞),它使免疫系統具備識別能力和記憶能力。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當遇到抗原時,會分化成漿細胞,同時會產生抗體,在細胞膜上表現或從細胞內釋放出去。另一部分B細胞成為記憶B細胞。T細胞在免疫反應中扮演的角色:它可以增生並激活其它類型的細胞,產生直接免疫反應。同時,它們可以消滅已受感染的細胞。這些細胞的功能就像一個“殺手”,透過生產細胞毒素,殺滅目標細胞。
吞噬細胞是種透過吞噬有害的外來微粒、細菌及壞死或凋亡細胞(即噬菌作用)來保衛人體的白血球。
補體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並不會隨著成長而改變,但是可以被後天免疫系統所啟動。藉由產生一連串的級聯反應,在病原體表面標上C3b分子標記以供巨噬細胞吞食,最終形成膜攻擊複合體破壞其細胞膜。


 
2.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類別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本病為一組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礙疾病,大多與遺傳因素有關。臨床主要表現為生後反覆感染。一般分為三大類。

  1. 抗體免疫缺陷。由於B淋巴細胞發育受阻、減少或缺乏,引起抗體(免疫球蛋白)缺乏或減低,臨床較常見的有下列數種:

    1. 先天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症 (XLA- 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
    2. 常見變異型免疫缺陷 ( CVID-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3. 嬰兒暫時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4. 選擇性IgA缺乏症。

  2. 細胞免疫缺陷。淋巴細胞總數偏低,胸腺(T淋巴)細胞數低於<10%。患兒有反覆黴菌、病毒等各種低致病性病原體的感染,接種減毒活疫苗(如卡介苗、天花疫苗等)亦可以引起致命感染。輸未經特別處理的血、血漿或同種異體骨髓移植後,易有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患兒常見徵狀消瘦,生長發育落後,容易在兒童期夭亡。

  3. 聯合免疫缺陷。細胞與抗體免疫功能均有缺陷。
    1. 嚴重聯合免疫缺陷。患兒生後6個月起,反覆病毒、細菌和原蟲感染,胸腺、扁桃體、淋巴結小而發育不良。病情嚴重者,常於嬰兒期死亡。淋巴細胞總數、T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均可減低。
    2. 伴有血小板減少和濕疹的聯合免疫缺陷 (Wiskott-Aldrich syndrome)。感染與出血往往為主要死因。典型患者常在10歲內死亡。
    3. 伴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的聯合免疫缺陷 (Ataxia telangiectasia)。患者2歲內即表現共濟失調,如肢體動作不協調,動作不穩,眼球震顫,語言不清等;皮膚、瞼結膜毛細血管擴張,反覆呼吸道感染等。

 
3.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檢查/診斷

檢查: 當懷疑患有免疫缺陷時,應進行實驗室篩查試驗,包括全部血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 測定IgG、IgM和IgA濃度; 抗體功能測定; 基因測試; 感染的臨床和實驗室判斷。

診斷: 免疫缺陷病診斷應包括:1. 是否有免疫缺陷; 2. 原發性或繼發性,持續性或暫時性; 3. 免疫系統缺陷的部位與程度。診斷主要依據病史、體檢和相應輔助檢查。

美國Jeffrey Modell基金會對懷疑罹患有PIDD,提出十大警號 (ten warning signs),總計包括:

  1. 一年內八次以上新發耳部感染
  2. 一年內兩次以上嚴重鼻竇感染
  3. 兩個月以上抗生素應用無效
  4. 一年內兩次以上細菌性肺炎感染
  5. 嬰兒體重不增或體重異常
  6. 反覆深部皮膚或者器官膿腫
  7. 一歲後持續出現鵝口瘡
  8. 需靜脈使用抗生素以清除感染
  9. 兩次處以上深部感染,如腦膜炎、敗血症、內臟長有膿包等
  10. 原發性免疫缺陷家族史

一些特殊的PID,可在成年後才發病,先天免疫缺損疾病的成人,有六項警號。包括:

  1. 在一年內有四次以上需要抗生素治療的感染(中耳炎、鼻竇炎、支氣管炎、肺炎);
  2. 反覆性感染或感染需要延長抗生素治療;
  3. 兩次或以上嚴重細菌性感染(骨髓炎、腦膜炎、敗血症、蜂窩組織炎);
  4. 三年內兩次或以上以X-ray確認的肺炎;
  5. 不尋常的位置或菌種的感染;
  6. 有PID的家族史


 
4.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治療

1. 治療原則
1. 保護性隔離患者,減少接觸感染源; 2. 伴有免疫缺陷的患者,禁止接種活疫苗,以防發生播散性感染; 3. 慎用免疫抑制類藥物; 4. 使用抗生素以清除細菌、真菌感染; 5. 根據免疫缺陷類型給予替代療法或免疫重建。

2. 替代治療
靜脈注射(IV)
大部分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伴有IgG或其他抗體缺乏,補充IgG是最常見用的治療措施。對血清Ig含量低於2.5g/L的患者,應給予人類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靜脈注射(IV) 是指把免疫球蛋白直接注入到患者的靜脈裡。輸入免疫球蛋白注射通常需要幾個小時,並每3至4周給予1次,以保持血液中的抗體水平高。其他替代治療包括特異性免疫血清,輸白細胞、細胞因子等以提高機身體的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mmunoglobulin, SCIg)
SCIg是將免疫球蛋白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較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簡單快捷,令PID患者都能夠在家中自行注射。SCIg主要注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側或其他皮下脂肪較厚的地方。因為每個皮下位置可以接受的容量比血管的少,所以在一個月內進行SCIg的次數較IVIg的頻繁,每次需要針頭刺入的次數也較多。SCIg注射固然頻繁,但免疫球蛋白不斷被補充,使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度數比IVIg的更平穩,減少因感染導致的身體不適。此外,使用SCIg的病人不會受地理和時間問題所困,方便一些經常出國工作或留學的人。現時,香港醫管局藥物名冊並不包括SCIg,故病人需要自費購買藥物。

3. 免疫重建
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以重建免疫功能,對某些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可緩解病情,是有效的治愈措施。
幹細胞移植包括臍血幹細胞移植和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臍血含豐富造血幹細胞,可作為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免疫重建的幹細胞重要來源。
骨髓移植包括同種異體同型合子骨髓移植、同種異體半合子骨髓移植和無關供體骨髓移植,應根據患者病情和具體情況選定。

4. 基因治療
某些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為單基因缺陷所致,一些突變位點已經明確,從而為未來基因治療奠定了基礎。將正常的目標基因整合到患者幹細胞基因組內(基因轉化),被基因轉化的細胞經過有絲分裂,使轉化的基因片段能在患者體內復制而持續存在,並發揮功能。理論上講,凡骨髓移植成功的疾病均是基因治療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