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症 |
|||
癲癇症(俗稱發羊吊)乃常見腦科病之一,是由於腦細胞發出異常電波,引致全身或局部抽搐,並且有復發傾向。 大部份患者的病情都可靠抗癲癇藥物而得到控制、緩解,甚至治愈;但少部份嚴重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則不理想,並嚴重影響腦部智力發展。 幼兒的腦部正處於活躍的發展階段,所以癲癇症可對其智能發展構成永久性破壞,其中包括不受控制及頻密的癲癇發作令腦部受損;隱性小型發作會令精神不能集中,並影響學習;抗癲癇藥物亦可能有副作用及帶來行為問題。個別腦病亦會導致癲癇及智障問題。 近年,利用腦外科手術切除病變的腦組織為治療癲癇帶來新突破,而醫生可透過一系列精確的測試,包括長期的腦電波及同步影像攝錄監測( Video EEG Telemetry)、磁力共振腦掃描 (MRI Brain)、單光子斷層造影術(SPECT)、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法(PET)、腦半球麻醉以確定言語及記憶功能測試等,更準確地找出釋放異常腦電波的位置。 手術一方面要盡量切除引致癲癇的病變腦組織,另一方面也要衡量手術可能對腦功能造成的損害,而手術後的復康訓練,對恢復受手術影響的腦功能非常重要。由於兒童的身體及腦部處於發展期,相對於成人,病童於癲癇手術後,甚至有更佳的康復潛能,而及時的控制癲癇情況,亦可讓病童的智能得以健康發展。
|
|||
疾風勁草基金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