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持續性肌肉萎縮症

返回
 
 

杜氏持續性肌肉萎縮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DMD)乃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肌肉疾病,是透過X-染色體傳給下一代,所以通常只發生在男性身上。
病童通常在五歲前發病,其肌肉會持續及逐漸變得無力,一般在十五歲前會喪失行走的能力。歐美的統計報告顯示,每3,500名男嬰中就約有一名患者。

大部份病童出生時均為正常,但會較遲開始走路,一般在十五個月後。在約3歲時,病童的活動能力會較同齡小童差,容易跌倒,跑步又不穩,上落樓梯都顯得吃力等,而小腿亦會比較粗大。到了約10-12 歲,則會出現無法走動或站立的症狀,通常須依靠輪椅或臥床。病症後期,因控制呼吸與行動的肌肉萎縮,如果沒用呼吸器輔助,大部分的患者會於20至30歲間,因肺部感染或心臟衰竭等併發症而逝世。

病童須接受長期的定期物理治療,以防止肌肉或韌帶攣縮及關節變形,嚴重的變形,則可靠外科手術矯正。適合的輔助器,,如腿支架和輪椅,都可幫助病童站立、行走或活動,。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在瑪麗醫院及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已於過去數年間,開展了全面性的肺部復康服務,為DMD及其他神經肌肉病症病童提供適當的呼吸輔助儀器及治療、定期物理治療和全面性的肺部醫療護理,以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疾風勁草基金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