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 |
|||
慢性腎衰竭的病童會逐漸喪失正常腎功能。腎臟是身體的過濾器,負責排放新陳代謝後的廢物。正常腎功能可維持身體的水份平衡、調解血壓、保持酸鹼度及控制電解質,同時亦會協助製造維生素D及紅血球生成素等。幼童中最常見的病因是先天性腎臟畸形和泌尿系統發育不良,而慢性腎小球性腎炎則是中童和青少年的常見病因。 慢性腎衰竭初期並無任何徵狀,但當腎功能只剩餘30%左右,患者便會開始出現疲倦、食慾欠佳、噁心、嘔吐、高血壓、水腫、面色蒼白、增高發育受阻及尿毒症等情況。當腎功能降至10%左右,患者已屬於末期腎衰竭,需要進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以減少不適和維持生命。兒童患者多接受腹膜透析,主要因為腹膜透析可在家中進行,病童可照常上學,心理負擔較低,而血液透析則需定期到醫院進行。慢性腎衰竭患者需要特別注意飲食,例如低蛋白,低鉀及低磷餐,亦要限制飲水份量。病童需要每天定時服用多種藥物及定期注射紅血球生成素及生長激素。 腎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根治末期腎衰竭的方法。由於死後捐腎者的數目偏低,故香港大部份腎移植都是近親活體移植。腎移植後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及定期覆診。在治療兒童慢性腎衰竭的過程中,照顧病者和其家人的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視。
|
|||
疾風勁草基金 copyright |